第129章 厉兵秣马(2 / 2)

    随着时间的流逝,p号船坞里的功勋老舰很快变得面目全非。在一台台气焊切割设备和大型吊机的作用下,它的舰桥、桅杆、烟囱、主炮塔逐一消失,舰体以上空空荡荡,几乎回到了当初刚下水时的状态。接着,工人们切开它的舯部甲板和内部隔舱,像是清理鱼腹一样将里面的锅炉、轮机、管路、转轴一一吊出,在船体内部安装新的支座,把崭新的、体型相对小巧轻便的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吊装进去,并将分列式排烟管路置于舰体右侧,然后逐个复原内部隔舱,并在舯部加装了两台直通下层舱室的升降机。施工面返回甲板之后,工人们用铆机、焊机在甲板上层搭建奇怪的钢架结构,并在右舷安装排烟口――不同于将原有烟囱简单放倒,新的排烟管路斜向下伸出舷侧,总的排烟容积也较原来使用燃煤锅炉时的大烟囱小了很多。

    进入施工工期的最后两周,工人们开始在钢架结构上方铺设双层柚木板,而直到这个时候,大多数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船工都无法理解这种怪异改装的用意所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归于泛泛之辈。从舰上安置升降机、布局下层甲板开始,胡伯特航空的工程师们每天都要登舰察看技术施工标准,一些技术人员从中瞧出了“端倪”,平坦开阔的上层甲板显然不是为赛车或球赛准备的。

    另外一边,遵从海军总参谋部的作训安排,德国海军第航空大队的小伙子们正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特殊的起降训练――场地从开阔的大草坪变成了长米、宽米,由木板条铺成的区域。若是遇上侧风,就算最好的飞行员也很难保证起降的距离和位置,而且除了少数军官,大部分人都对这种怪异的训练方式感到十分的疑惑。要给舰艇配上飞机的话,弹射起飞、水上降落、吊装归舰的既有模式既简单又方便,更可以像英国人一样装备专门的水上飞机母舰,何必要用这好似走钢丝的方式?

    由于艘旧战列舰的现代化改装和“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的技术性改装总耗费接近亿马克,自预算案强行通过以来,一些国会议员和海军官员不断发出质疑,而且这种质疑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性争论。在年初,夏树不得不在国会会议和海军高层会议上为自己的方案进行辩解,甚至拿出了弗里德里希船厂的内部数据,以证明艘旧舰的改装仅为船厂赚得非常微薄的利润。

    之所以如此,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体结构有关,更重要的是,德国海军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已悄然改变了海军内部原有的权力格局:前公海舰队司令赫尔岑多夫上将退役,冯-英格诺尔从总参谋部调任公海舰队,接替舰队指挥官职务。推崇“舰队存在学说”的海军上将冯-波尔成为德国海军总参谋部的领导者,负责海军作战计划的拟定和各个海区兵力的分配,而海军内阁长官、海军上将穆勒也是“舰队存在学说”的支持者,他掌握着海军内部军官任命和人事调动的大权,而提尔皮茨的海军理论属于“海军战斗学说”,舰艇建造、舰队训练和人事任免都是为战而备。海军理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近几年又是战争危机频发的高风险期,波尔、穆勒以及海军高层为数众多的舰队存在学说派有意将德国海军的缔造者架空在海军国务秘书的位置上,将他的实际权力局限在海军组织和物质保障领域。

    在众人眼里,夏树同提尔皮茨的师生关系十分密切,而他所发表的策略见解、所攥写的理论文章皆是典型的海军战斗学说派,即便他是德国皇室的直系成员,又深得德皇威廉二世的信任,仍受到了这种权力争斗和排挤的影响。而夏树和提尔皮茨,这对有分歧也有合作的师徒,对这种局面虽有清醒的认识。无奈威廉二世十分看重海军舰队,同时又对英国海军心存畏惧,主观上更愿意接受海军存在学说理论,他们只好在沉默和退让中等待一个证明自我的机会。

    “俾斯麦”号的改装结束后,夏树面见德皇,呈请他免去自己在海军办公厅的造舰总监和在海军参谋部的技术处主管职务,以海军少校的身份调任公海舰队,成为一名专职的战斗人员。威廉二世显然清楚海军内部的派别之争,他犹豫再三,最终同意了夏树的要求,并亲自签署命令,晋升其为海军上校,调任公海舰队司令部。

    年月日,经公海舰队司令冯-英格诺尔上将推荐,夏树获任舰队作战参谋长,并在这个岗位上倾听日益临近的战争脚步。

    <r/>

    (

    <iv>

    <rip>pa_4();</rip>

    <rip>pa_();</rip>

    <rip>pa_();</rip>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