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厨房聚餐(2 / 2)

明初放逐 何所之 1292 字 2022-10-31

    带着满腹愁肠,沈越来到院中的厨房,这里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毕竟中华民族延续了这么多年,又经唐宋盛世,对吃上的造诣已是炉火纯青。后世在外漂泊也经常自己做饭,对此虽不精通却也自信拿得出手。当下忙活开来,一锅红烧肉炖豆角,一锅香菇鸡块,在炉火中咕嘟咕嘟的炖着。

    沈越一边烧着火,转头却见王氏和平兰早站在身后看着,对沈越书生模样却做的一手流利厨艺有些好奇。平兰见沈越看过来有些羞却,转身拉着母亲去准备其它的吃食。

    锅中香味散开,引得在后院喂马的平元及平大勇平大山兄弟都围在了厨房,盯着两口锅口水直流,如馋猫般坐立不安。临近正午,高升和关兴从官府回来,见正堂没人吃饭,也循着香味来到厨房。关兴笑呵呵的搓着手,冲高升打趣:“早知道沈兄弟有这手厨艺,咱们还贩什么盐,开个饭庄保管被挤破大门。”

    众人开怀大笑,连日来的劳累与苦涩在笑声与食物的香气中一扫而空,也不再转移阵地,直接蹲坐在厨房,每人端着大碗,就着米饭,上边再浇上几勺香气扑鼻的肉汤,大吃起来。两大锅菜完全不能满足众人的胃口,连汤都被搜刮的一干二净,若不是稍后高升、关兴二人要出城贩盐,沈越都要出去再买些肉继续做。

    吃完午饭,沈越拉着余兴未尽的几人回到大堂,地上摆一个大麻包,这是从官府办好临时手续,又从指定的盐商处领来的粗盐,约有百十来斤。这里的位置靠近渤海湾,有海边的晒盐场,产盐充足,但是由于元兵和盗匪横行,流通不是很顺畅,因而官府特批一些胆大的人可以带少量的盐到周边的乡镇贩卖。白花花的粗盐色泽上与后世相差不大,只是颗粒不那么精细,可见此时的工艺已是十分先进。

    高升又叫众人将大袋的粗盐称好斤两,分装到几十个小布袋中方便售卖,此行出城贩盐并不是挨家挨户的去兜售,而是直接卖给村镇中的大户和里长等人,再由他们分卖给村民,这样虽然会被他们赚去些差价,但胜在安全快捷,不过要跑周围几十个乡镇,路途遥远,即使骑马也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因此王氏又给二人准备些干粮水袋,将盐袋捆好放上马匹,又将干粮衣物用方巾包好系在肩上,高升二人便骑马出城而去。

    沈越对平兰的事一直挂怀,心念万一自己找到回后世的方法或是遭遇什么不测,不知对她们一家如何安置。但见到二人包裹干粮的方巾有了些灵感。送别二人,当即回屋开始谋划起来,不多时便带着几张图纸来到王氏母女的房间,招呼二人找来些布块裁剪,虽对图画上的东西有些新奇,二人却也心灵手巧,按照沈越的指导一番裁剪缝补。沈越这次要做的便是后世的背包。

    自打准备做些生意维持生计,沈越考虑许久,尽管脑中有很多创新实用,又在明朝能够实现的产品,比如肥皂,玻璃,香水等等,但这些东西却不适合眼下的环境,如今北方还不安定,人丁稀少,百姓贫苦,那些奢侈品难以推广,虽然转到南方的富庶之地,可能会有些销路,可几人还记挂着山中的玉米土豆等作物,只能等收获之后再做南下的打算。因此沈越计划的都是对当下实用或是急需的商品。虽然战乱使得百姓穷苦,但搞军需物资的话却正当时。沈越打算将背包也划入军需品中,卖给官府,或是周边村镇士绅组织的乡团。

    背包暂且设计了三个样式,双肩大背包,单肩斜背包,还有前胸包,只是现在没法生产拉链,但三人商量着在开口处做了几个钉眼,然后用细绳穿起来收紧,肩带上连接的金属扣结构简单,可以找铁匠打制。这样大明版的背包便诞生了,做好后平兰欣喜着逐个试背,对沈越不光做的手好菜,竟也在针线活上精通颇为不满,沈越自怨自艾的叹声走出家门,找老铁匠去定制金属扣。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