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其中深意(一)(2 / 2)

重铸清华 因顾惜朝 1183 字 2022-11-13

    “就是如此,所以今个一瞧咱们就知道了,咱们这位皇上,”孙毓文,“是不会就等着咱们办事当差的,他自己有主意,有主见。”

    孙毓汶继续说道,“今个皇上一准备下笔,我就知道,皇上想着赶紧把咱们的位置,分一个给李保定,我是知道的,这些毓庆宫的师傅们又是蠢蠢欲动,想着出山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额勒和布摇摇头,“这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是很犯忌讳的话,可也是大实话,皇上亲政,自然亲近他的师傅们,这历朝历代也是如此,翰林院那些翰林学士们,削着脑袋想成为帝师,先是教导皇上,又秉政天下,功成名就,一举两得,如何不是终南捷径呢?这可比外放历练,部院阁台这么一路厮杀来,舒服多了。”

    帝师的确是终南捷径,像是李鸿藻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咸丰皇帝下旨,定下来给那时候还是大阿哥的同治皇帝教书,世人就知道,不出意外,李鸿藻必然是飞黄腾达,只要是新帝即位,李鸿藻入阁拜相,就是一纸诏书罢了,可偏偏就是出现了意外,文宗皇帝觉得李鸿藻才学过人,可堪大任,可慈禧太后却是仰仗洋务党人,对着清流领袖李鸿藻虽然是敬重极了,可也没多少厚待,李鸿藻虽然入阁,可独木不成林,作用有限,好不容易熬到天子亲政,可没几年,就龙驭上宾,李鸿藻不得不再次蛰伏,可恭亲王坏事,连累全体军机,全体军机尽数罢黜,这又等了九年了。

    “那你试探出什么了吗?”礼亲王不以为然的说道,“李鸿藻是老军机了,两朝帝师,哪里入不得军机?就算皇上想让他入军机,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后头皇上不是没圈定呢?皇上对着皇太后可是最有孝心的!还要请皇太后的懿旨,”礼亲王大唱赞歌,“母慈子孝,这才是天家的气派!”

    皇太后训政的章程就是三品以上,都由皇太后盖印核准,三品,在外面是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在内是太仆寺卿、光禄寺卿,在军则是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包括上头的那些一品二品三品大员,这个权力是极大的,差不多高阶的官员,准与不准,都在慈禧太后的一念之间,训政结束之后,太后说到做到,一概事务都不插手,但是皇帝十分恳切,部院尚书级别以上都要一一请示皇太后的懿旨,足见皇帝的孝道,这些年皇太后不愿意管外朝的事儿,所以皇帝也只是将军机大臣这样的最要紧的职位来问一二了,何况,军机大臣自从皇帝亲政后,除却去世的,其余等人也未曾换过。

    “是啊,”孙毓汶摊手说道,“皇上愿意让李鸿藻拔进来,知道请皇太后的旨意,这也没什么,总是以前一样的道理就是了。话说起来,王爷,您大约是不知道,我宁愿李保定这样的道德君子来,也不乐意别的人进军机处,所以我才举荐了他!”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