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亚当三问(2 / 2)

    按律,牧羊人应该被处死,奴仆永无赦免,但那次审判官捏着紧皱的眉心判决他们无罪,如此,这种案件在日后就有了定数。

    奴仆爬到阿喀琉斯脚边,痛苦地哭喊:

    “不是这样的,大人,是他引诱了我!”

    阿喀琉斯指着小方块人冷漠道:“这个你怎么解释。”

    他或许不在乎面前的奴仆,但是因为这件事,他将颜面扫地,当光彩熠熠的方块英雄成为丑角,在这个战争导致厌恨沸腾的时期,最终只会被更多的恶意笼罩。

    阿喀琉斯一想到时至今日,人们谈到当初那位贵族时依旧会露出讥笑,就痛苦地想要发疯,亚当胸前的三道疤化作方块人的荣耀、尊严和力量,力量反倒在其次。

    奴仆支支吾吾,她回忆起那晚的火烛、鲜花和长谈,阿伽门农一开始只与她聊诗歌理想,然后陪她讨论自己那被放逐的童年,再然后安抚她卑微地位带来的痛苦不甘,最终则是描绘两人之间热烈又自由的未来。

    冲破身份的枷锁奔向爱情。

    这样的阿伽门农想要个孩子。

    她当然无法拒绝!!!

    阿喀琉斯,这位公认的方块大英雄,在帐内所有人的见证下,漠然地开口说道:

    “我们决裂了,阿伽门农,还有赛琳娜。”

    女方块人泣不成声,她生完就后悔了。

    阿伽门农面无表情,对付方块英雄,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击他们的荣耀,剥夺其赖以为生的成就感来源,在万众唾弃和不解怨恨中保持志向坚定的几乎没有,而缺乏感激和尊重滋养的牺牲很难长久。

    战争造成的疲倦和压抑在内心的嫉妒,会让士兵对阿喀琉斯的评价快速改变,被夺走“财产”却没办法维护自己的方块英雄已经从高空坠落,不再有普通方块人自觉无法企及的闪耀光环。

    这甚至比战败更可怕,因为武艺有距离,而方块人性没有。

    阿喀琉斯十分清楚这一点,于是主动脱离了联军,他没有死在敌人的箭矢上,而是安然回到了故乡,直到孤独老去化作尘埃。赛琳娜对他其实很重要,否则也不会带在军营里。

    方块史诗中,“阿喀琉斯之踝”一开始用来形容被盛名所负,亦被盛名所累的人物,后来引申为真正的致命弱点。

    方块神话里,亚当听闻阿喀琉斯离去,悲伤地叹息道:“阿喀琉斯亦是我的子嗣,这痛苦如草原般难以看见尽头,他该如何承受呢。”

    神侍女海伦回答:“大概只能独自吞咽苦涩的果实吧。”

    亚当又问:“那他又该如何度过漫长的黑夜呢。”

    神侍女再度恭敬回答:“也许只能孤独饮用思念的甘泉吧。”

    亚当神色仍旧悲悯,“可喜爱的女子和他厌烦的人诞下子嗣,是什么也无法治愈的吧。”

    神侍女默然,思考了十个昼夜,回答:

    “您的话语就像启明星一样正确,或许只有和草原同样辽阔的帽子才能遮住这道伤疤。”

    后世,第一任教皇彼得编纂神典,其中《亚当三问》用问答的形式生动解释了教会圣言“绿色帽子”的由来和象征,并被列为十三苦难中的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