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取舍(2 / 2)

晋血山河 鹰隼展翅 1781 字 7个月前

古代有多少可以大量取代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发明因为这个缘故而被束之高阁,估计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并不是欧洲人智商比亚洲人高多少,而是他们通过海外殖民掠夺了太多的工业原料,光靠人力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了!

再怎么先进的技术也得有旺盛的需求才有价值,这些他费了好大牛鼻子劲才搞出来的畜力收割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算了,明年这个时候这些麦客应该也分到地了,到时候这些畜力收割机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他默默的在心里安慰自己。

南阳、襄城都投入到紧张的小麦抢收工作中去,数以万计的麦客在田间挥舞镰刀,以惊人的速度收割着小麦。小孩子也放假了,下田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给大人送饭送水,力气大一点的扛着一捆捆小麦走到马路上,将它们装上牛车拉回打麦场,而那些只有五六岁的则拎着篮子在田里寻觅,捡拾着掉落在地的麦穗。当装满一篮的时候这些小孩就会拎着篮子走向麦田的主人,将捡来的小麦交给主人。主人通常都会带着笑容,像征性的从篮子里抓出一小把放进袋子里,然后让这些小孩把剩下的拿回家去煮顿麦粥吃。

今年的小麦丰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人在有余力的时候是不会吝啬自己的善意的。

小麦运回去打麦场后被一排排的铺在灰砂地面上,老农夫挥舞着连枷,很有节奏的打得麦穗,将麦粒打掉。打干净后的秸秆马上就被运走,然后铺上新的麦子……周而复始。

李睿在一边统计着产量。今年的小麦收成确实不错,差一点的亩产达到三斛,比较好的达到五斛,而大多数麦田的小麦收成都在四斛左右。当然,去掉穰并且晒干后还会少一些,但不会低于四斛。在古代,这是绝对的大丰收了。李睿抿着嘴,看着统计出来的数据叹了一口气。

产量还是太低了啊……

他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士化肥和粪肥敞开了供应,也才把亩产量堆到一百二十公斤。放现代,哪个县的小麦在没有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收成差到这个地步,只怕从县长到乡长一个都跑不掉,通通都得问责,可这些老百姓却一个个喜气洋洋的,仿佛遇上了天大的好事!

不行,还得想办法提高收成!

肥料方面已经做到极限了,除非整出真正的化肥,否则是不会有新的突破了,只能在培育新品种上想办法啦。咱先定个目标,争取在十年内将小麦的亩产量提高到一百五十公斤吧……

大麦和燕麦的收成比小麦还差,亩产至少差了一斛。不过这两种麦子的产量本来就不如小麦,李睿也习惯了,淡定的接收。他看着被收上来的大麦、燕麦,捏着下巴沉吟……

或许他可以尝试着酿点啤酒过过瘾?

炎炎夏日,没有啤酒解暑的日子是真的很不好过啊!

酿啤酒在技术上也没啥难度,早在一两干年前中国先民就学会酿麦酒了,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要往麦酒里加啤酒花,所以酿出来的只是麦酒,而不是啤酒而已。而啤酒花也不是什么很了不得的东西,这玩意儿在中国叫蛇麻花,云南、四川就有野生的,老早就被当成中药药材来使用了。

要技术有技术,要原料有原料,那还有啥好想的?等有时间了就酿一些,慢慢喝。自己喝不完还可以卖到幽州、并州去跟鲜卑人交换战马。相信那些生活在苦寒之地,对酒精的渴望远甚于常人的鲜卑人是不会拒绝这一饮品的!

对,就这么搞!啤酒换战马,李睿你真是个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