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整军北上 金州防线(2 / 2)

最后沈有容调动水师的近八百余艘大些的海船,将登州的一万辽民青壮及物资协助萧震运往金州。

萧震也是带领自己的舰队和运输船队一路跟随北上金州。

九月中,萧震已经到达金州五天了,赵启良带着一千二百骑兵,和三千民夫,不少物资在金州卫驻扎。

自己带来的不到两千五百火枪兵、炮兵和雇佣兵以及一万两千青壮都在海港码头不远的地方搭帐篷驻扎,各类物资堆积如山。

金州卫就是现在大连的金州区,最窄的地方到两侧海边才五公里左右,也就是十里多地。

萧震打算沿着这一带用水泥和石料快速的建设一条由一座军事城堡为主,两侧延伸配以棱堡炮台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金州卫城处在这条最窄线的北侧,考虑到现在的气候,怕是到不了十二月这边就无法施工了。

萧震只能组织全员投入紧张的建设之中,以加固加高金州卫城作为防御中心,东西两侧建设大型棱堡,再向两侧海边建设。

西侧以四个相距五百米的棱堡为防御支点,东侧以八个棱堡为防御支点的雁翅型防御工事逐渐修建成型。

好在北边的复州还有明军驻守,算是后方的金州暂时安全。

工期相当顺利,加上水泥的加持和近两万青壮、民夫的紧张施工。

到十一月中十四个大小棱堡算是基本完工,至于棱堡之间的城墙,只能等明年化冻再继续建设。

此时金州卫城拓展为城墙高十米,东西近两里长,两侧离城墙前五十米各建一个装有十门24磅炮,六门12磅炮的大棱堡炮台。

西侧四个十米高备有六门12磅炮,四门6磅炮的棱堡,东侧八个同规格的棱堡也是延伸至海边,每个棱堡相隔八百米。

棱堡高九米,分三层,上层为炮台工事,中下层设有射击孔,除去炮兵,还可驻扎六十名火枪兵,棱堡内存水粮可支撑三月之用。大棱堡可驻兵一百四十余。

萧震还把原来的城门上的大箭楼拆了,加长城门,建造好地基后在原来城门上箭楼的地方建了个大号的棱堡。

高十五米宽三十米配了十二门12磅炮,配合城墙上的二十门24磅炮构建了凶残的火力体系。

所谓穷则迂回穿插,富则火力覆盖,手里不差钱又暂时没法玩穿插迂回的萧震,只能用火力覆盖来给建奴惊喜。

靠城墙一侧的几个墙面还开了上下近两百个射击孔,即便敌军攻上城墙,凭着这个棱堡的火力也能肃清城头。

萧震带来的一千火枪兵和和所有陆战炮兵刚刚够用于棱堡的防守,至于金州卫城的防守只有两百近卫队,三百荷兰营和袁可立留下的一千二百骑兵。

萧震手里可以说除了金州骑兵和海面上的十艘战舰,暂时没有其他机动兵力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