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盖州城破 先军思路(2 / 2)

再者除了改造盖州卫城修筑棱堡炮台外,城北山区一带,自娘娘庙到山里的关王庙一线,依托原有的十余个墩堡和山地地形修建防御工事。

最后,萧震决定征召更多的民夫,对金州、复州、永宁到盖州的千里大道进行修复,加固。

通过修复这条洪武年就建好的大道,将整个辽东半岛牢牢控制在手中。

萧震准备把盖州作为打击建奴的军事前沿基地,当然金州仍旧是是他在辽东的大本营。

萧震除了组织各营官以上对战役做了总结外,马上写了发往京师的奏报文书,毕竟收复近三百里失地,这值得好好吹捧一番。

另外萧震加快接收永宁、复州,并出兵攻下盖州能消除可能存在的擅自议和的风险。至于擅自出兵,那是打输了才有的弹劾,现在打赢了,朝中说得上话的重臣,不会没脑子的。

不是萧震非要夸功自吹,而是觉得袁崇焕开始琢磨自己,搞不好自己已经成了老袁眼中的“毛帅”,这老小子要是还打着原来的算盘,萧震也必须弄个尚方剑自保。

萧震也写了封信给太学的张浦和张采,让他俩想办法给自己助攻一把,争取把气氛搞起来,让天启痛快的把尚方剑发了。

当然萧震这种唯物主义死硬分子,此时已经成了妥妥的军阀,名义上的金州军,在萧震的“太祖大学习”活动和“先军思想”的组合拳下,已经非少师之命而不从了。

“先军思想”是个潜移默化的长期工作,从东番的各项优待军属政策的持续实施,加上金州一带动员处和文工团的各项宣传,里里外外透出的以兵为先、从军光荣的思路,虽然仅限于萧震的控制区,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思不思想的百姓不知道,但自家粮囤里满满的粮食和手里几十亩地可是实实在在的,而这都是萧震分出去的。

千年传承的皇权威严不假,百姓也是惧怕,但比皇权威严更深刻的传承是土地,华夏百姓心中最重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证明它的只是一张带着印章的草纸,但这就是百姓活着的底气和心气。

谁要抢走百姓在东番辛苦开荒出来的土地,这些曾经活不下去的流民爆发出的破坏力,绝对会超过此时大明各处失地流民起义的烈度。

东番此时二十万人口,近三分之二是彻底失地的辽东难民,萧震还没在东番岛上爆兵,真要拉开架势弄,再招募两万兵力不是问题。

但萧震此时却只在东番造船和垦荒,兵员基本在辽东本地募兵,为的就是减少辽东的人口,为以后平息大明内地民乱留下后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