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殿下的第一道政令(2 / 2)

至于一些城市和地区原本有就以州为名的,后面加上府或者是其他的称呼来代表他的行政级别就好了。

比如说益州,扬州这些,官方称呼是益州府,扬州府就可以了。

至于大州的名字,李恪直接抄了后世的省级单位划分和命名。

至于好听难听,是否别扭之类的不在李恪的考虑范围之内,说白了,别扭也就是李恪自己别扭,比如益州这一片辖区大州名字就叫川蜀。

至于川蜀州是否好听,叫个一千年,都好听,都习惯。

商定好之后,三省也就直接开始制诏,这一次连陛下都不用通知了,只需要时候备份一份就可以了。因为现在殿下的政令直接执行就可以了。

确实是省去了许多的工序。

道州名称改制和辖区划分虽然李恪早就提出来了,但却一直都没有直接执行,是因为关于行政区的划分还没有结束。

他仓库里面的地图有精准的各个省,各个市等辖区的地图,这些要经过改变然后重新印刷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李恪不可能精细到将所有的名字都给改了,不是做不到,反正仓库里面的时间几乎不流失,但那不是他更累了嘛?光是外面累就算了,仓库里面还要累?疯了?

所以他只是将空白的地形地图拿出来,保留上面的边界和几个大唐存在的大城的位置,剩下的交给地方人员自己去填充。

填充结束之后再返回长安,再次重新进行印刷之类的。

这个工作估计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完成,尤其是川蜀,黔贵这些地方,一些大山的百姓正在大唐政令的影响下迁徙到最近的平原地区居住。

那些村庄,乡镇的区域肯定是要更改的。

所以只需要有大概的划分就可以了。

这一次刚好各州的地图划分都算是完成了,三省正好直接通知下去。

对于此刻遍布大唐的佛教徒来说……额……无从反抗,或者说开始默默改名。最先改名的自然就是长安的各种佛寺的名字,都改成了院。

没办法,院佛教用的还多一些,难不成真的改成某某观啊?那是不是有一种佛教彻底归了道教的感觉?当然不能这么用了。至于宫这个字,大家都默认的跳过了。

虽然大唐朝廷并没有限制,但万一将来限制呢?给自己找不痛快啊?

大部分的佛寺都选择了院,少部分选择了庙,至于庵,这倒是问题不大。

但不得不说的是,等大唐周报将这个消息通传天下的时候,位于各地的治安军成员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负责的村庄辖区内的百姓之后,许多百姓真的是刚刚恍然大悟。gōΠb.ōγg

他们以前确实不知道寺原来是朝廷衙门,一直都以为寺就是佛寺呢。

不少人以前确实嘀咕过,怎么大理寺这种衙门会跟着佛寺学习称呼,这一次也算是彻底给所有大唐百姓普及了一把知识。

而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李恪一边给这些将领上课,一边给他们安排实习的位置。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