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赐姓(2 / 2)

既然不能反对,那房玄龄所说的也确实是有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知道,别的不说,青海州近百万百姓,你要是让他们自己选,人人都想跟殿下一个姓氏,到时候多出几百万李姓,这样户籍登记也必定是有大量的重名。

而且这个数量也确实是太多了。

李恪也听得表示赞同,他确实是没有考虑这个,现在想想,确实是有这个可能性,房玄龄这个意见很中肯。

对于房玄龄嘴里面的中国,李恪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中国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

像是房玄龄等他们这些大臣经常使用,历史上的房玄龄这些都使用过不少次。比如历史上贞观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献上良马、貂皮等珍贵宝物,求婚议和。

李世民征求大臣的意见,房玄龄就曾说过“中国新定、兵凶战危,和亲有利也。”

其实来到了大唐,李恪才明白大唐这个朝代比想象当中的要开明的多,比如说大唐人其实对外自称并不是唐人,而是汉人,或者汉家儿郎。

诸多的文献,书籍当中都是如此记载的,李世民他们也都从未说过什么。

像是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国归附大唐,在公文当中就曾写“请全部归附汉朝(既汉人朝廷)”当时南诏的各个部落首领“愿归清化,誓为汉臣,永无离贰。”

所以大唐对于自称汉人,汉家儿郎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绝对不允许之类的事情,李世民的容人之度可并不仅仅表现在他能放过所有跟随他大哥的大臣,以及没有对任何功臣下过手这一些,他的容忍大度体现在各个方面。

就像是历史上的侯君集造反,你但凡换一个朝代,不给你上九族,全家问斩也是免不了的。但李世民只杀了侯君集一个人,他的妻儿什么的也只是简单的流放,而且还是流放到岭南,都不算是特别偏远之地。

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胸襟才奠定了大唐包容开放的态度,这要是放到大清,懂的都懂。

至于李恪处理大唐各个事情之后,那对这方面自然是更加开放了,大唐想要将各个民族融合进来,就必须要有这种心态才行。

“梁国公所言甚是,臣觉得可以改进一下,比如说一些小国百姓的名字里面,如果有跟这百家姓内姓氏相同的,就直接挑选这个字作为姓氏,如果没有,那就随机抽取一个。”魏征想了想,也开口建议到。

“臣等附议。”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这件事说大很大,说小也小。但陛下和殿下做出了态度,各家自然也无所谓了,反正各家都有自己的族谱。gōΠb.ōγg

“那就这样。”既然大家都同意,李恪也就不矫情了,“后续所有人按照这个执行。”

远在扶桑州的物部村下收到的就是这次朝会之后发送而来的消息。

“门下:今有扶桑归臣物部氏,忠勇无双,英勇杀敌,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特赐汉姓:吴,尊物部氏本人意愿,赐名:镇。今尊吴镇个人请求,任命吴镇为大唐镇东将军,正四品,率领镇守扶桑州剩余军队八千七百四十二人与大唐太平洋舰队,横跨扶桑海,从高句丽背部登陆,等待后续命令。”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