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博物馆动工(1 / 2)

第246章  博物馆动工

        年纪大了,没有太多的想法了,自己穿越的时间太早,如果是现在穿越,那么他还会想着浪一浪,可是现在孙子都有了还浪什么啊?

        之所以种植大豆,是因为国内缺大豆,因为每年的需求量极多,国人做菜离不开食用油。

        可是我们人口众多,并且经济作物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所以没有太多的土地面积种植大豆,随着不断的发展,进口大豆的数量越来越多。

        自己的食品厂,完全可以生产食用油的,这方面的技术并不困难,不需要自己研发,直接雇佣技术人员来做就可以了。

        何雨柱与文丽依然在游玩,要是是逛一逛这里的中古市场,他自己也准备收购一些古董。

        自己派出去的人收获不小,目前在都集中在欧洲各国,收购的数量很大,集中起来装箱运送回国,以艺术品的名义。

        也确实是艺术品,所以过关十分的顺利,这些都是属于东方文化,不在欧洲各国的限制名单上。

        运送回去,交给张老带人负责分类、保养、储存起来,随后等待博物馆的建成。

        博物馆的设计已经完成,在模型上不断的修改,同时进行一些建筑类的试验,终于是完全成了所有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的革新。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旁边儿的人说道:“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人家愿意让咱们来,这就不错了。”

        “是啊!”又有人说道:“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只不过没有想到,他原来一个厨子,竟然很早就开始收集古董了。”

        十六亩土地,先是打下地基和基础管线,随后砌上一圈儿的围墙,这围墙都是要古风的红墙、黑瓦,并且高度不低。

        这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拥有巨大的热情,听说私人的收藏数量极多,自然是按耐不住。

        何雨柱维持花费了两千多万,这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设计费用,动用国家的建筑院大量的人员参与。

        他们看到设计图之后,发现十分的细节,完全还原了很多古代的建筑特点,甚至融入一些南北园林的想法。

        设计之初,就有人提出来这点,而何雨柱也是采纳了下来,按照建筑的特殊建造,中间衔接的自然、流畅。

        而工程方面依然是交给了徐慧珍与陈雪茹,她们两家公司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新技术,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而内部的建筑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而是按照建筑特点进行划分的,各个朝代的延续性十分的明确,即便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其建筑特点也都是承上启下的。

        张老一点头,说道:“没错,当年流落在外的古董可是非常多的,现在那些养人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所以现在去收购可是白菜价,国内的价格已经起来了,但是国外可是很便宜的。”

        “夏天有园子,冬天的有暖房,绝对正中的古文化,只要你们这些老胳膊老腿儿的能过来。”

        “哈哈~好啊,这位何老板可真是一个妙人啊!”很多人都是笑了起来。

        上面预留了监控与电力线路,可以安装监控设备与照明设备,线路需要可以检修、更换方便,好在将来不断的进行升级。

        在他们看来,这何雨柱很是了不起,愿意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来建造私人博物馆,并且对外开放,这就十分的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