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捡漏,捡大漏了!(2 / 2)

  “哦……这么个事啊!”

  赵雅堂呵呵笑了,看了一眼叶城。

  叶城也立刻明白啥事了。

  娘希匹,真是扯淡,走个亲戚都能碰上雅·贿。

  什么不能空着手去,随便买个小玩意儿过去看看人家。

  说白了就是变相花钱免灾。

  见外甥女的男朋友似乎啥都明白,赵雅堂也颇为赞许的暗中点头。

  真要碰上个愣头青,他还真得将叶城先支走再说。

  不过传说中的叶先生,怎么可能是傻批。

  “老谭,你等着,我打个电话问问,看看人家喜欢什么。”

  说完,赵雅堂捏起电话径直去了外面。

  谭学兵松了口气,又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也不知道是屋里热,还是心里紧张,额头布满了汗。

  叶城淡淡笑了,竟突然开口:“谭处,十三陵关闭几天?我还打算和我女朋友明天过去玩呢。”

  谭学兵一愣:“大概一个星期吧,你们最近别去了,哪里让人围住了,谁也不让进,附近的村民也不行,艹!”

  他忍不住骂了一句脏话,一提起副手就恨的牙痒痒。

  这次的事若是能平安度过,说啥得折腾死苗学军。

  叶城点点头,再不多问什么,只是一只手放在茶桌上轻轻的点。

  咚咚咚的声音,让谭学兵越发心沉。

  幸好,赵雅堂每两分钟就回来了,呵呵笑道。

  “老谭,问好了!”

  他说着,随手拿起身后博古架上一个花瓶。

  “清宣统五子夺魁玉壶春瓶!”

  赵雅堂随手将瓶子放在桌上。

  “说家里就缺个插花的瓶子,你就拿着这个去,事儿准能办成!”

  谭学兵扫了一眼面前的花瓶,呼吸却急促起来。

  “老哥!多……多少钱?”

  赵雅堂伸出三个手指头晃了晃。

  “三百!”

  呼!

  谭学兵闻言,一颗心落进了肚子里面。

  三百好啊,三百手头就够了。

  若是狮子大开口,他还得卖房子卖地。

  叶城却见事情越发有意思,眼眸中泛起笑意。

  若真是啥也不懂的人在场,恐怕得问一句啥瓶子才卖三百块钱。

  好歹是清宣统年间的玩意儿,看着品相不错,怎么着也得价值个七八万吧?

  可两人所说的三百根本不是三百块,而是三百万。

  一个破花瓶,卖到了三百万的价格。

  谭学兵甚至都懒得看一眼那个花瓶。

  他身为十三陵负责人,什么好玩意没见识过。

  一个距今不过一百多年的玩意儿,实在入不了他的法眼。

  见赵雅堂报出价格,他起身一把捏起花瓶,转身就要走。

  同时说道。

  “老哥,谢了!钱一会我给你转过去,另外规矩我懂,差不了事,还是麻烦您,帮我在人家面前美言几句……”

  赵雅堂笑着起身送客。

  “好,好,好!放心,既然我管这件事了,一定给你办明白!”

  “哈哈,那我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

  两人笑着握了握手,谭学兵就要离开。

  岂料就在临走之时。

  一直坐着喝茶的叶城,竟然再次开口。

  “等等!”

  嗯?

  两人转过了身看了过来。

  叶城咧嘴笑了,指了指谭学兵手中的花瓶。

  “谭处,这瓶子寓意不太好。”

  “清宣统五子夺魁玉壶春瓶,上画五子夺魁,寓意为五子争盔。我不知道那位大佬有几个孩子,不过……”

  叶城的话没再说下去,谭学兵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他又看了一眼手中的瓶子。

  我擦,是啊!

  这瓶子虽然不值个钱,可真送过去了没准还不如不送。

  那位退休大佬好像还真有五个孩子,各自在不同领域发展。

  五子夺魁,古代寓意为五个孩子各自登科,夺取魁首。

  可放到现代……

  你要咒我家宅不宁吗?

  谭学兵看向赵雅堂,赵雅堂也是哭笑不得。

  还真是这样!

  其实送啥无所谓,这瓶子只不过是个形式。

  可真送了五子夺魁的花瓶过去,没准真能引起不好的联想。

  赵雅堂不由高看了一眼叶城,暗道这孩子有点意思。

  不听说他是搞科研的吗,怎么对文玩方面也懂。

  赵雅堂接过谭学兵手中的花瓶,随手放在茶桌上,又拎起一个其他图案的瓶子。

  他这间铺子,就是谈事情用的,根本就不放什么名贵东西。

  但好歹是古玩斋,不可能全放一堆现代工艺品。

  所以内堂大都是明清时期的一些瓷器摆件,碰上朋友喜欢随手送人,也不心疼。

  赵雅堂笑道“清同治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这个总没啥问题了吧?”

  谭学兵扫了两眼笑着接过,甚至对叶城客气的点了点头,表示感谢。

  “没问题,没问题!呵呵,赵老哥,你个自己家人,有点东西。”

  说完,他大步离开。

  屋里只剩下赵雅堂和叶城两人。

  赵雅堂见送走了客人,急不可耐转过身,就要询问叶城,他妹妹和外甥女的情况。

  岂料叶城却呵呵笑了,眼里的笑意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大漏!

  捡到大漏了。

  还真没想到,说领着青禾来鬼市捡漏。

  还没逛呢,就先捡了个大便宜。

  叶城一指桌上那个五子夺魁春瓶,笑道。

  “赵叔,这瓶子多少钱,我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