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宣布易帜(1 / 2)

会后,长官很快就让自己的秘书向我中央发报,表达了自己打算带着整个晋绥军易帜的目的。

  中央收到消息后立刻开会商议此事。

  “这个Y长官是坐不住了,看着我们连战连捷,他也知道再不表明态度,以后就没机会咯。”

  “我同意,这个Y长官啊,是被挤兑的太惨了,小鬼子拉拢他想让他投降,山城那边又边是拉拢边是搞小动作。我们倒是没对他们怎么样,但整个三晋都是我们打下来的,Y长官这等于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地盘丢了再也拿不回来了。这才决定倒向我们。”

  “确实是这样,Y长官这样做确实又投机的嫌疑,但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嘛,如果他能接受我们的条件,不妨给他个三晋人民政府ZX的位置嘛,他手下的将领也可以继续带兵嘛。”

  总体来说,首长们还是倾向于接受Y长官的改弦易帜的,毕竟朋友多总比敌人多要好。

  “那就谈,双方把条件摆上来,商量着来嘛。如果彻底解决了Y长官的问题,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了嘛。”

  中央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上午才开会商量完,下午就派人到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谈判了。

  其实双方的争议主要是部队的指挥问题,毕竟加入八路军后,近十万晋绥军到底怎么整编,归谁指挥肯定是要讨论的,反而让军官和文职人员接受学习改造并没有什么异议。Y长官等人也知道,既然到了红色那边,自己以前信仰的那一套肯定是要丢掉的。再说了,人家红色那边到底什么样,他们晋绥军离得这么近,自然是了解的。接受起来也没太多困难。

  当然,死硬分子也不是不存在,只不过怎么处理就是他Y长官的事儿了。

  最终,双方商定,原晋绥军的各级军事主官不变,但都要利用队伍整编换装的时间到圣地的抗大好好学习,纠正自己的思想。各级部队配备政委和指导员,在整编时就进入部队开展工作。各部队暂时按照传统的师、团形式整编,以后在装备足够的情况下再转成合成化部队。

  ------------

  1942年7月15日,一则消息通电全国,引起了大地震------第二战区长官携晋绥军正式改弦易帜,加入红色队伍!

  消息传到GS时,35军军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旁边的女儿,军长说道:“满意了吧?”

  军长的女儿在1941年在重庆时就加入了由红色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那个时候起她的思想就已经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这件事儿她也没瞒着自己的父亲,至少是父亲不问,她也不提,父女俩就这么保持着默契。但她依然时不时的就和父亲聊红色的事儿。

  在军长看来,Y长官迄今为止办的最靠谱的一件事儿就是易帜了。

  要知道军长早在1937年就和红色有来往,当年他的部队和作者姥爷的老首长的部队隔河相望,双方信使往来不断。交换情报,建立联防。之后又多次拜会红色高层,并和很多人都成为了好友,所以这次改弦易帜,估计军长是最没意见的。表面上一脸淡定,但估计心里早乐开了花。

  38年的时候三十五军脱离了晋绥军,但依然在第二战区作战序列,还是得听Y长官的。但实际上各打各的。到了39年军长甚至办了五期抗战建国讨论会,与会者当中还包括红色和无党派人士。

  总的来说,35军在军长的带领下,已经可以称得上“七路半”了,所以这次加入红色可以说是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