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乡试开考(1 / 2)

接下来的几日,杨毅和张晋都没有再见客。马上就要开考,无论有多大信心,这个时候也要静下心来,准备备考了。

  时间如梭!

  转眼就来到2月28日,今天就是乡试开考之日。杨毅和张晋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切,来到考场外等候入场。

  场外早有许多考生排起长队,考场内外全是官兵,任何人不得靠近考场半步。

  场外有很多考生亲属,他们都在与这些考生最最后的嘱咐。

  “杨毅。”

  杨毅刚到不久,就见场外有人呼唤。回头一看,是柳中元和柳汉民。

  杨毅来到面前,一拜:“岳父大人!”

  柳中元点了点头,嘱咐道:“杨毅,进了这条门,可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揭榜之日就是你大婚之日,我希望的是双喜临门。”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嗯,我与汉民会一直在。等你考完,我在酒楼为你提前庆祝。”

  “谢岳父大人。”

  “姐夫,姐姐也来了。这里人多,她就不过来了。就在外头马车上等着,你一定要加油。”

  “嗯。”

  简单的交流几句,杨毅继续排队去了。

  不多时,随着主考刘淌一声令下,考场门开启。考生依次进入考场,门口有专人检查夹带。

  随着所有考生入场,刘淌简单的嘱咐了几句,所有考生被安排进入特定考室内。

  时间为一天整,期间吃喝拉撒全在考室。就连考官在此期间,也不得出考场半步。

  考室里面早已放好所需的考卷和题目,考生考前需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然后用特定的封泥,将个人信息封住。

  在试卷没有选出来前,包括刘淌在内,都不得私自查看试卷名字,这也是防止考官作弊。

  看似很严格,真要作弊,一样可以做到。就如内定名单,只需按照事先说好的,在试卷上稍作记号,阅卷的考官就能作弊。

  所以,考官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对每一次考试至关重要。

  杨毅看着乡试题目,共五种。首要并是策论,主要内容对政策的见解和评价,以及当代社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就是政治,文学和律法知识。另外就是对个人文学创作,如散文,诗词创作等。

  最后就是当代的着作要考,类似于四书五经,按照题目进行摘抄即可。

  相比于府试,乡试的科目就多了许多。而且难度上也大大增加,如果不是饱读诗书,很容易挂科。

  就连杨毅都感到一丝丝压力,策论题,他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大梁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门阀,这个自然不能写。诸如改变民生,治民等问题,以及对政策的评价,这个都可以根据上一世所学的历史,对现在的大梁比较。

  所以策论上,杨毅基本没有问题,只要避免去触碰门阀的利益即可。

  其次就是创作上,这个杨毅等于开挂。另外就是当代政治,和律法。这类杨毅早就已经滚瓜烂熟,基本上也可以过。

  唯一有点点难度就是四书五经,因为家里贫困,四书五经都没读齐。好在后来认识张晋,在半年前,这些书籍都有读完。

  不过还是让杨毅有些头疼,不由心想,自己还是要多读读这个时代的书籍。毕竟科考,考的都是这个时代的知识。

  如果会试上,难度再次增大,很容易就因为读书少而挂科。

  当然,现在这些题目对杨毅来说,手到擒来。只要策论写的好,创作写的好,加上一笔好字,基本上就算过了。

  这里考试又不是看分数,主要还得看考官,考官觉得你文章写的好,那就加大分了!

  考场内,每个考生都在认真考试。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所有人都梦想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