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朝堂震动(1 / 2)

五万担粮食这可是一笔巨款,在凉州缺粮的情况下还能拿出十万担粮赠送杨毅,牛浑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要知道,古代一担粮食足有一百二十到二百斤。五万就是六十万斤左右的粮食,这足以让泰安百姓坚持一月多的用度。

  加上此前的粮食,坚持一个半月应该不在话下。只要杨铁柱能准时到达,粮食危机就可以解决。

  “杨老弟,五万是我的极限了。”

  杨毅感激不尽,当下拜道:“牛大哥,足矣!小弟感激不尽!”

  “哈哈,无需客气!现在我就安排人送下山。”

  “多谢!”

  山上人多,到了傍晚粮食全部运下山。

  牛浑又亲自送杨毅下山。

  临别之际,杨毅再拜:“多谢牛大哥。”

  牛浑抱拳道:“杨老弟,在此别过。”

  “牛大哥,告辞!”

  趁着夜色,杨毅带着粮食连夜返回。

  路上,陈武喜不自胜:“哈哈,没想到牛浑这么大方。”

  许广不禁感慨:“是啊!我还以为此行伴随风险,借粮估计够呛。没想到,牛浑是个大义之人。”

  杨毅点头道:“牛浑此番赠粮,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我也没想到,此行如此顺利。总而言之,我们算是欠下牛浑一个大恩。日后,想办法报答就是。”

  “恩,现在有粮了,我们就可以后顾无忧了。”

  “师兄,许广。这些天你们当加强练军,好让将士们早日能够上战场杀敌。”

  “是。”

  当夜平安无事,粮食全部安全运回泰安。

  接下来的日子,杨毅主抓火药制造以及军需打造。陈武和许广每天在军营加强练军,百姓也在为泰安建设抓紧时间。

  随着时间,泰安从原先的一万人,已经陆续扩充到了五万左右。

  军营还是五千,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时间如梭,转眼杨毅来泰安已经过了半月。刘力的大军还没动静,凉州依然还是那样。

  唯一有区别,就是泰安基本恢复稳定。百姓已经能够正常生活,不再受氏族欺压了。

  半月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了。

  今天大梁朝堂上,就很是热闹。

  这热闹正是因为杨毅在泰安杀了赵汾和赵寻的事,杨毅的折子和胡适的折子基本上一起到尽。

  此事一经爆出,朝堂震惊!

  来至凉州各级官员的弹劾奏本,就有数十份,皆是弹劾杨毅的。

  尤其是王欢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一个个纷纷发难。这是本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地方官员把地方氏族抄家斩首的事件。

  这件事就如同一颗惊雷,激起万层浪花。

  金殿上,永年帝满脸憔悴,这件事已经让他头昏欲裂。他也没想到,杨毅胆子这么大,刚刚去泰安把事情做的这么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