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力挺(2 / 2)

娱乐纪元 晨封落叶 1721 字 2022-10-17

    文章一发出,就被人民网放到了首页新闻处,而网友们的评论也接踵而来。

    大哭三万场:“怪不得看不懂,原来是表现主义作品啊!这些东西太抽象了,hold不住。”

    个把月:“‘我国文坛未来的希望’,张老对林风的评价好高啊!作为林风的铁杆粉丝,不禁要为张老点个赞!”

    一分钟算什么英雄:“张老说得对,我早就怀疑那个狗日的教务处主任有问题了!像林风这么傲的人,怎么可能会去做作弊这种事?”

    海味我自知:“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林风作弊事件!”

    **输球:“社会力量对于个人的压迫啊!唉,现在这种事太多了。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新闻吗,一男子坐牢20年后,才被发现是被冤枉的。一生中最精彩,最有无限可能的时期就这么错过了。希望国家能谨慎执法,公正执法。毕竟,就像《审判》中所写的那样,在社会力量面前,个人的反抗实在是太无力了。”

    卑微之人:“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还我国文坛的未来希望一个清白之身!”

    ……

    人民网:“《审判》――我罪故我在”。作者:陈彦琳。

    对于林风这个文坛的后起之秀,我一直以来都是很欣赏的。有些读者或许有印象,我曾对他的《梦江南昏鸦尽》做过一次点评。

    而这次,我又一次看到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世人都说,苦难造就英雄。

    我是比较赞成这点的。

    我想,正是这场新闻媒体们对于林风的“审判”,导致他写出了这篇《审判》。

    在看《审判》时,我的丈夫认为林风讲的是社会力量对个人的压迫,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在我看来,林风一开始或许是在写这个,但到了后来,他是在讲述更为深刻的东西。正如很多伟大的作品,起源于作者自身的感受,最终又超脱于作者自身。

    在林风的笔下,罪感的痛苦与自我的存在是紧密相连的。罪感是个体性的,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开始探询自我存在的意义时,罪感才会油然而生。

    被捕使得k由一个被自身的身份、地位等等世俗的禁令捆绑着的人,变成―个只关注单纯生活,关注自我的自由人。

    他的生活变成了―个循环――越追寻生活的真谛,他的罪感就越深刻,他就越关注生活本身。

    k只要活着一天,k的罪就会有增无减。

    因此,一旦开审,必然有罪!

    为什么?

    因为理性。

    理性一旦起作用,罪就滋生。

    这种罪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杀人、抢劫,是从被提醒犯罪的那一刻起,理性疯狂运转,按照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式去检验一切行动,罪由此蔓延。

    人类往往过高估算自身认为无往不胜的理性,用逻辑思维方式煞有介事地制造出一系列标准、准则等规范性的东西,试图把整个人类生活和人本身都纳入这逻辑物的城堡中接受审判,法或权利正是这一创造物之一。

    人类每一个个体在不同的层面参与到运用理性、制造所谓规则的庞大工程之中,其实自己就在制造罪,罪行是每个个体犯下的,而人类伟大的理性迟迟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人类的处境和命运不由自我决定,往往被笼罩于人类创造物自身运行的秩序之中,这种对个体而言非正常的状态,其实是人类给自己设计的滑稽出路――只有被它,被人类自己处死,才能真正脱罪。

    也因此,《审判》虽然还没完结,但结局肯定是k被处死。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